米酵菌酸
近期氣溫升高,大家在食用菌類和濕米粉時,需要謹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。米酵菌酸是由椰酵假單胞菌產生的一種毒素,具有極強的耐熱性,一般的烹飪方法無法破壞其毒性。
米酵菌酸及其產生環境
米酵菌酸的特點:
米酵菌酸是一種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,對熱穩定,經100℃煮沸和高壓烹飪也不能被破壞。
產生環境:
椰酵假單胞菌在特定溫度和生長條件下可產生米酵菌酸,常見于高溫潮濕的天氣,以及儲存不當的食品中。
注意食品的選擇與儲存
濕米粉類:
如陳村粉、米線(米粉)、河粉、瀨粉等,在高溫潮濕天氣下容易受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。因此,無論是食品經營者還是消費者,都應該按照標識的保質期銷售或食用濕米粉,對于過期食品要堅決予以廢棄處理。
菌類食品:
銀耳、木耳等菌類食品在泡發過程中也可能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。泡發前應檢查其感官性狀,發現受潮變質、霉變腐爛的,以及泡發時發現有異味、發黏或發軟等情況,應立即作廢棄處理,不予食用。
正確的食品處理方式
泡發時間:
泡發木耳、銀耳等應將食材清洗干凈,使用潔凈廚具和干凈的水進行泡發,且泡發時間不宜過長。如用冷水泡發,建議泡發時間為1-2小時,最多不超過4小時;如用溫水泡發,建議在制備餐食前半小時泡發即可。建議在較低溫度下泡發,可用保鮮膜將泡發容器、食材封好后,放置冰箱冷藏室泡發。
及時加工:
泡發后應及時加工食用,不能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木耳、銀耳及其制品。
中毒癥狀與急救措施
中毒癥狀:
米酵菌酸中毒的潛伏期一般為30分鐘至12小時,少數為1至2天。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、惡心、嘔吐、輕微腹瀉、頭暈、全身無力。重者出現黃疸、肝腫大、皮下出血、嘔血、血尿、少尿、意識不清、煩燥不安、驚厥、抽搐、休克甚至死亡,一般無發熱。
急救措施:
如果懷疑發生米酵菌酸中毒,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,盡快催吐,排出胃內容物,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和對機體的損傷,并及時送醫院救治,對癥治療。
EMTEK信測標準
信測標準生命科學事業部具備CMA、CNAS、CATL檢測資質,能夠提供米酵菌酸檢測服務。
信測標準致力于提供涵蓋食品、食用農產品、食品添加劑、食品接觸材料、化妝品、肥 料、土壤、飲用水、室內空氣、環境空氣、廢水、海洋生態等領域的檢測服務,向客戶提供從生產到流通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流程覆蓋檢測服務,為共同建設健康、安全、美好、和諧的生活環境而努力。
服務咨詢:
服務熱線:+86-755-27808081
服務郵箱:info.baoan@bjjnf.net